文艺时讯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时讯 >

《南方文坛》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发布时间:2019-12-31 18:03:00

2019年11月22日,《南方文坛》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举办“2019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会”。

颁奖会现场.JPG

颁奖会现场

张燕玲主编主持颁奖会.PNG

张燕玲主编主持颁奖会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李洱,福建社科院院长、省文联主席南帆,来自区内外的作家批评家朱钢、季进、黄发有、陈学璞、林白、林那北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等,以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师生近两百人参加了典礼。邱华栋、评委李洱、季进,崇左市人大委员会副主任唐玉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梁远海等为获奖者颁奖。

颁奖仪式.jpg

颁奖仪式

著名作家邱华栋表示,“中国文坛批评重镇”《南方文坛》的年度优秀论文奖,已持续了19年之久,以公平公正,奖掖文学新锐,在文坛颇具盛名,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黄发有、王德威、南帆、杨庆祥、申霞艳、梁豪等6位学者摘取了本年度奖。《南方文坛》主编主持颁奖会时说:本届六位获奖者50后至90后,五代论者代表了当下文学批评的较高水平,尤其论题前沿并切中当下理论与创作难题,尤其90后青年作家梁豪关于诗人李瑛与《人民文学》70年的情缘,以此向共和国70周年致敬可圈可点。

 

附:《南方文坛》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

本届获奖论文,经评委会独立审读,以邮件投票方式,历经两轮评出以下6篇获奖论文(以得票多少为序):

《史料多元化与当代文学研究的相互参证》(黄发有 2019年第3期)

作为深耕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史料学研究的学者,作者从不止于发掘和考辩史料,本文便是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史料的多元形态与当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提出了将多元形态的新旧史料相互参证的方法与意义,并结合创作实际灵活运用史料,颇具方法论的意义,尤其对当下文学研究领域某种为史料而史料的现象,极具纠偏的意义。论文严谨沉稳,金针度人。

 

《没有五四,何来晚清》(王德威2019年第1期)

本文回应作者以前《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前文所引发的争论,正面阐释了“没有五四,何来晚清?”,期望打破文学史叙述和批评方法的单一性,重新理解五四作为“除魅”与“招魂”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论文极具思辨性,短小精悍,又妙笔生花;作者才华横溢,且雅正坦然;每一诘问,皆蕴意丰富,启人深思。

 

《知识与文学:现代性的裂变》(南帆2019年第6期)

论文以宏阔的视野,独到的眼光,深入论述了知识与文学的复杂关系,辨析两者冲突所导致的现代性裂变。南帆长于面对大问题大范畴,文章高屋建瓴,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绵密思致和周延逻辑,于条分缕析的娓娓叙述中逼近时代命题,回应了当下创作实践。论述行文有着清晰的个人风格、独有的舒缓绵长气息,弥足珍贵。

 

《与AI的角力——一份诗学和思想实验的提纲》(杨庆祥 2019年第3期)

论文从最前沿的问题切入,敏锐大气,思维辩证。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写作对目前形式化盛行、高度同质化的诗歌写作的挑战,并一针见血地指向小说及其他各文体创作存在的普遍病灶,提出重建文学和“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回应了“五四”百年之后的又一次“立人”问题。这样的论述发人深省,颇具建设性。

 

《凝视欲望的深渊,重述“家人父子”——余华论》(申霞艳2019年第5期)

论文以独特的“家人父子”的视角、扎实的细读功力,令人信服地指出余华作品的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人就是在被弃的孤独以及家庭的破碎重组过程中走向成熟,并以离家和“弑父”为代价。本文立论新颖,论析深入,很好地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拓宽了余华研究的学术边界。

 

《在生命最高处——李瑛与<人民文学>七十年》(梁豪 2019年第5期)

一个诗人和一本杂志七十年年的交集与情缘,必然又微妙地连接着文学国史。梁豪以扎实而独特的史料,窥探而映现了背后的大历史,并整理表达出清新又厚重的学术见识,明晰的理性之下饱含深情。作为青年学者,本文资料爬梳的认真扎实的良好学风,值得鼓励与提倡。

上一篇:网络文艺2019:通向未来之路
下一篇:石才夫诗集《流水笺》出版

Copyright © 2004-2015 《南方文坛》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11004672号-1